不久前的一天,市妇幼保健院呼吸门诊来了一个小患者,她是儿内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祁庆松的一个网约病人,由四位家属陪同着。看到家长愁容满面,祁庆松感觉孩子应该不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。家长诉说孩子出现清嗓子的情况已经半年了,去了一些医院做了很多检查,诊断为“变异性哮喘”,通过雾化等治疗三个月没见好转。祁庆松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,告知家长这个孩子可能得的是“小儿抽动症”,家长切不可给孩子太大压力,对待孩子要“不打、不骂、不关注”,建议到上级医院的小儿神经内科、儿童保健科或儿童康复科等专业科室做进一步诊治。
祁庆松表示,当儿童出现挤眼、歪脖、清嗓子等症状,有些家长以为是坏毛病,常常加以训斥,有的会因此而加重、延误病情。其实,这是临床上的一种疾病,叫抽动症,又叫“抽动秽语综合征”,表现为突发性、重复无规律地发出声音或肌肉抽动,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内科疾病,通常发生于学龄前至青春期。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,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、中枢神经递质失衡、神经生化改变等相关。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未见有突破性进展,治疗原则为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,经积极治疗后可有效缓解症状,但易复发或加重,一般治疗周期1~2年。
祁庆松指出,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,可影响患儿社会功能,一般不危及生命,预后可不相同,大部分患儿青春期后可完全缓解,部分患者可迁延到成年,甚至终身,但症状可减轻。
关于饮食和家庭护理,祁庆松提醒家长,抽动症患儿因情绪异常可诱发或加重本病,建议从饮食上尽量避免可导致情绪紧张的食物,并减少食物对咽喉部刺激,注意避免易引起哽塞的食物。日常在照顾患儿过程中,不可反复询问患儿,以防增加患儿心理负担加重病情。患儿若出现行为问题,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,以防延误病情。(儿内科)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上一篇: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
下一篇:没有了
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北路67号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